Skip to content

看電視📺,談歷史(5)《鋼鋸嶺》

  • by


上次講完敦克爾克大撤退,今次就講埋米路威廉套《鋼鋸嶺》。米路吉遜細細個已經睇佢,不過係《轟天炮系列》,唔係扮北斗之拳的《瘋狂麥斯》。那時候,真係覺得佢其實係真係痴線㗎?唔似扮喎!所以後來(講緊早兩年)電視又出一套我都寄予厚望,結果嘛⋯⋯睇完第一季就無以後了。點解叫佢做威廉?因為我很喜歡、十分喜歡、非常喜歡他飾演的威廉華萊士。特別係蘇格蘭人在戰場上對抗英格蘭重騎兵那一場,真係令人熱血沸騰!而說起熱血沸騰,我可沒想到《鋼鋸嶺》都能帶給我有這種感覺。已成絕響的戰列艦炮轟、𣎴要命的萬歲衝鋒,交織出一幕幕鋼鐵與血肉糾纏在一起的戰鬥,戰場上身邊充滿泥濘、慘叫,尤如走進地獄一樣⋯⋯(所以,我一直都想,有本事肯定成為海軍、空軍嘅,咁鼓吹開戰我可以理解。因為反正都係按個掣就打死敵人或被敵人打死,但若果要注定做陸軍呢⋯⋯生不如死的結局多著呢!)


在得到硫磺島作為轟炸日本本土機場後,1945年4月,美軍就劍指沖繩為登陸日本作準備。然而,後來發覺沖繩距離東京、漢城、馬尼拉都在大概1400公里內,而飛到北京也只多400幾公里,根本就係軍事要地,無論要不要登陸日本本土,此地對於美軍也是囊中之物。為什麼會特別提起呢?因為我想到委員長。當年講打贏日本之後土地如何分配,他表示琉球應由「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」。呢句說話在1943年開羅會議講,可能已經意識到美國不會放棄這個重鎮了。


回到戰場,美軍經過多次跳島作戰,已經完全發展了對島登陸作戰的做法。先奪取制空、制海權把海島孤立,然後再以優勢炮火把日方陣地摧毁,再然後海軍陸戰隊、陸軍才登陸掃蕩。呢一套在韓戰、越戰都是這樣子,據資料顯示,韓戰中,上甘嶺就被炮火削平了3米。而日軍主將牛島滿也明白到雙方兵力、炮火、補給的差距,所以也放棄了灘頭陣地,打算在沖繩盡量對美軍擴大其傷亡,讓「一億玉碎」能夠有更充分的準備。而且海空的力量根本就不能和美軍相比。計埋「大和賓館」,不死雪風、長門等主力艦只剩下16艘的聯合艦隊,在面對超過1000艘的盟軍時,就連大本營都只希望,艦隊能吸引炮火,好增加神風敢死隊的成功率。而大和就最好可以衝上沖繩擱淺,成為炮台云云(真係諗得好理想),不過,哪怕有1900架「神風」,其實對盟軍整體傷害有限(數十艘。連1/10都唔到,而且多數為驅逐艦、登陸艇,名頭響嘅都無)。但是這種不要命的打法,卻為美軍送上了投下核彈的官方理由了!為什麼稱呼海空力量為盟軍呢?因為海上和空中係有英國皇家海軍㗎!叫做BPF『第57特混艦隊』,大概50艘艦艇,17艘有裝甲甲板的航母,能抗擊到神風突擊,所以在海戰中被指派提供空中支援,但艦載機就比較少,17艘都係得450部飛機左右和企業號載97架比較起來,真係好大的差距。


好多文章都說,沖繩之役好慘烈,雙方共陣亡12萬左右(日軍9.5萬、美軍2.2萬),但是,若果和西線德軍最後的反撲~~阿登戰役,三日內美軍就陣亡7.7萬人來比,好像慘烈得來有個限度(我都唔攞東線比了)。不過,海洋上的戰爭是需要載具才能參加,始終有別於在大陸還能夠憑雙腳走向敵方陣地殺敵。呢場戰役叫Typhoon of Steel(日文:鐵之雨或鐵暴風)用來反映炮火的激烈程度,但是,總覺得也挺能反映參加戰鬥的各類鐵鳥、海上巨獸吖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